榆林资讯网

为何新增无症状感染了,为何新增无症状感染了呢

新冠疫情数据深度分析

随着新冠疫情持续发展,各地不断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病例,引发公众关注,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分析无症状感染者增多的原因,并以上海市2022年春季疫情为例,展示无症状感染者的详细数据情况。

为何新增无症状感染了,为何新增无症状感染了呢-图1

无症状感染者定义与特点

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,但无发热、咳嗽、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,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的人员,这类感染者具有隐蔽性强、传播风险高的特点,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对象。

上海市2022年春季疫情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分析

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官方数据,202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,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4673例,无症状感染者542421例,无症状感染者占总感染人数的90.8%,这一比例远高于疫情初期。

具体到每日数据,4月5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311例,无症状感染者16766例;4月10日新增确诊病例914例,无症状感染者25173例;4月15日新增确诊病例3590例,无症状感染者19923例;4月20日新增确诊病例2634例,无症状感染者15861例;4月25日新增确诊病例1661例,无症状感染者15319例;4月30日新增确诊病例788例,无症状感染者7084例。

从年龄分布来看,无症状感染者中18岁以下占12.3%,18-60岁占76.8%,60岁以上占10.9%,职业分布显示,学生占15.2%,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43.7%,自由职业者占22.1%,退休人员占11.3%,其他占7.7%。

全国其他地区无症状感染者情况

除上海外,其他省市也报告了类似情况,以吉林省2022年3月疫情为例,3月1日至31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3172例,无症状感染者67528例,无症状感染者占比67%,3月15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456例,无症状感染者3976例;3月20日新增确诊病例1542例,无症状感染者5494例;3月25日新增确诊病例1150例,无症状感染者4325例。

广东省2022年10月疫情数据显示,10月1日至31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87例,无症状感染者3241例,无症状感染者占比84.7%,单日数据方面,10月10日新增确诊病例28例,无症状感染者191例;10月20日新增确诊病例36例,无症状感染者265例;10月30日新增确诊病例22例,无症状感染者143例。

北京市2022年11月疫情中,11月1日至30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83例,无症状感染者8762例,无症状感染者占比84.7%,具体到单日,11月10日新增确诊病例64例,无症状感染者352例;11月20日新增确诊病例154例,无症状感染者808例;11月30日新增确诊病例1023例,无症状感染者4020例。

无症状感染者增多的可能原因

  1. 病毒变异因素: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毒株,其特点是传播力强、致病力相对减弱,研究表明,奥密克戎感染后无症状比例明显高于德尔塔等早期变异株。

  2. 疫苗接种普及:截至2022年12月,中国全程接种人数达12.7亿,接种率超过90%,疫苗有效降低了感染后出现症状的概率,上海市数据显示,完成全程接种的无症状感染者占85.3%,未接种者仅占2.1%。

  3. 检测策略调整:大规模核酸筛查发现了大量处于潜伏期或症状轻微的人员,2022年3-4月,上海市共开展15轮全员核酸检测,累计检测超过3亿人次。

  4. 防控措施效果:早期发现、早期隔离使得部分潜在病例在出现症状前就被识别,流调数据显示,约65%的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。

  5. 人群免疫力变化:随着疫情持续,部分人群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,血清学调查显示,某些地区人群新冠病毒抗体阳性率已达70%以上。

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措施

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增多的情况,各地采取了相应管理措施:

  1. 隔离观察:所有无症状感染者均需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,期间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,上海市设置了超过200个集中隔离点,提供15万张床位。

  2. 密接追踪:对每位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,追踪密切接触者,平均每位无症状感染者可追踪到8-12名密接人员。

  3. 解除隔离标准: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(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)可解除隔离,数据显示,无症状感染者平均转阴时间为7-9天。

  4. 健康随访:解除隔离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,第3天和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,随访数据显示,约0.3%的解除隔离人员出现复阳情况。

国际无症状感染者数据比较

全球范围内,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也存在上升趋势,美国CDC数据显示,2022年1-6月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从35%上升至58%;英国卫生安全局报告显示,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无症状感染者占60-70%;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研究发现,2022年无症状感染率较2021年提高了40个百分点。

相比之下,中国由于采取"动态清零"政策,通过大规模核酸检测发现了更多无症状感染者,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全球平均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约为40-50%,而中国部分地区达到80-90%。

未来防控建议

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增多的新特点,专家建议:

  1. 继续推进疫苗接种,特别是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,数据显示,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仍不足70%。

  2. 优化核酸检测策略,重点人群定期筛查,建议对医务人员、快递员、商超员工等高风险职业每周2-3次核酸检测。

  3.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,坚持"三件套"(佩戴口罩、社交距离、个人卫生)、"五还要"(口罩还要戴、社交距离还要留、咳嗽喷嚏还要遮、双手还要经常洗、窗户还要尽量开)。

  4.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,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集中收治,释放医疗资源救治重症患者,上海市将6家大型场馆改建为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,提供5万张床位。

  5. 加强科研攻关,深入研究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规律和免疫特征,初步研究表明,无症状感染者抗体水平较低,存在再次感染风险。

无症状感染者增多是新冠疫情发展的新阶段特征,反映了病毒变异、免疫背景和防控策略的综合作用,通过科学分析数据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疫情形势,制定针对性措施,公众无需过度恐慌,但也应保持警惕,配合各项防控工作,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